-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,林观音已经把“知识跨界装置”调试到了第三版——桌上的旧电脑屏幕显示着“跨学科知识图谱”,左边是“古诗词”,右边是“航天工程”,中间用发光线条连着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对应“重力加速度计算”,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关联“船舶航行速度公式”。他手里捏着个改装的“知识感应手环”,一挥手,屏幕上的图谱就跟着旋转,弹出一行提示:“检测到新关联点:‘大漠孤烟直’可对应‘流体力学中的气流稳定性’”。“观音哥,你这是要把语文课本变成‘航天说明书’啊?”实验室老师凑过来,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关联线,眼神里满是惊叹。林观音笑着晃了晃手环:“上次跟航天爱好者社团聊天,发现他们背古诗词总记混,就想把‘文科浪漫’和‘理科逻辑’绑一起——记诗句的同时学公式,记公式的同时懂诗句,双赢!”这话很快在学校传开,连隔壁科技大学的教授都专程来拜访。林观音当场演示“跨界知识系统”:输入“赤壁赋”,屏幕立刻弹出“苏轼夜游赤壁的时间(历史)”“赤壁地理位置的经纬度(地理)”“船桨划水的受力分析(物理)”;输入“圆周率”,则关联出“祖冲之的推算方法(历史)”“圆周率在建筑中的应用(数学)”“用圆周率编...